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郴州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44号-5
2024-12-07
郴州莽山有着动人的神话传说。传说此地曾为南海,有莽龙作恶,后观音菩萨施法移山填海,将南海变成南岭,莽龙及其部下被点化变为人形,在南岭山脉北麓湖南与广东交界之地管理经营。
文 / 欧植竹讲述了这个精彩的神话故事。远古时候,这里是茫茫南海,莽龙在此称王称霸,强迫海岸居民缴纳家畜家禽及食品,甚至每年索要儿童进 “龙宫”,居民无奈建起 “龙王庙” 跪拜恳求却无济于事。在勇士组织居民讨说法失败后,莽龙更加肆虐,鼓动 “水怪” 兴风作浪,摧毁大片田土和村庄,人畜伤亡惨重。就在此时,观世音菩萨路过,目睹惨状后施法移来山岭填满南海,使其变成南岭。观音菩萨点化莽龙及其部下 “变怪为人”,并给他们划了一块地盘让他们管理经营,要求他们改恶从善,多做好事。
莽山历来为瑶族聚居地,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明永乐年间始设瑶总,历经多个朝代,瑶民在此生活繁衍。正德年间,瑶总下设千长 4 人。清乾隆十年,知县曾宗发奉令沿袭明制仍在莽山设瑶总。嘉庆年间,莽山有瑶民 367 户,设瑶总 1 人,千长 4 人。瑶峒内自行按期公举,瑶官由瑶人担任。咸丰年间,莽山划为特别区,督办团练,名为永安团。民国年初,莽山汉族士绅复办永安团。
莽山瑶族有着丰富的文化习俗。在生产风俗方面,瑶族生产发展缓慢,崇拜与生产紧密联系的自然物,如砍山 “祭林神”,打猎 “祭山神”,播种 “祭谷神” 等。后道教渗入瑶族,造成瑶族信仰的多神崇拜。瑶族还为新迁户建立 “人工会”,帮助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生产中有很多禁忌,如正月十六日忌鼠等,如今多已破除。
在生活习俗方面,服饰上,莽山过山瑶妇女剃发裹长绣帕,耳上缀环,项悬银圈,身着青布衫裙,男子将头帕缠头,身着青布衫裤。饮食上,瑶人以龙犬瓠为图腾崇拜,禁食狗肉。逢年过节普遍吃猪肉,好饮酒,喜喝浓茶。居住上,过去瑶人居住在高山峻岭之中,编草茅为屋,生活悲惨,部分定居或同化较早的瑶族,居室与汉族一样。民国时期,大多数瑶族建抖墙屋。新中国成立后,绝大多数瑶族改为砖瓦房。
在礼仪习俗方面,婚姻上,瑶族社会早期实行族内婚制,不与其他民族通婚,后逐步打破规定,男女可与外族通婚,“男嫁女当” 的习俗始终贯穿其中。婚姻仪式保持传统习俗,结婚时 “鼓乐相送,喧阗于道”。丧葬上,瑶族古代有火葬之习,后采用土葬,丧葬仪式保留着瑶族固有的特点,如请巫师 “打开路”,做道场法事等。
在节日习俗方面,有起春节、团圆节、盘王节。起春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举行,纪念先祖春耕纪念日;团圆节每年农历七月举行,纪念盘王子孙受封成亲;盘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瑶民为纪念先祖瓠抗敌御侮,受封为 “盘王”,仪式程序繁杂,内容丰富,既娱神又娱人。
1957 年,莽山被列为全国 14 个自然景观区之一,成为了湖南省第一个自然景观区。
1992 年建立国家森林公园,郴州地区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与莽山林管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同年 7 月,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 “莽山国家森林公园”。11 月,郴州地区编制委员会批准设立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与莽山林管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94 年 4 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建立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尔后相继设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1998 年莽山林业管理局改称莽山国有林业管理局。
2007 年评定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莽山成为湖南省面向粤港澳地区展示生态保护的窗口、承接生态旅游的桥头堡。旅游购物、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旅游产业体系初具雏形,实现年接待游客 60 多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 1500 多万元。
2010 年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4 年被评为世界旅游名山。从 1958 年建立国营莽山林场,到如今的莽山国有林业管理局、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体合一”,莽山历经 60 多年的发展,不仅守住了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还探索出一条开发反哺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年,莽山林管局被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为莽山发展史又添一枚绿色的勋章。
郴州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最南端,地处湘粤交界的南岭山脉中段北麓,与广东接壤。这里距郴州市区约 130 千米,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湘粤两地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
莽山毗邻粤北乳源县、阳山县和连州市,北上长沙 385 千米,南下广州 320 千米。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莽山不仅能够吸引湖南省内的游客,还能吸引来自广东以及周边地区的游客。周边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游客可以在游玩莽山后,前往周边地区继续探索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莽山属南岭山地的中山地貌,系南岭山脉、骑田岭支脉。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受燕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境内山高林密,溪河纵横。这里的山峰众多,海拔 1000 米以上的山峰就有 126 座,1500 米以上的山峰有 33 座。主峰猛坑石海拔约 1902.3 米,是莽山的最高峰,山顶常年雨雾弥漫。最低处兑子冲海拔约 240 米,相对高差较大,形成了独特的地形景观。
境内坡度各异,10° - 15° 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南部,约占 16.4%;16° - 25° 的区域集中在西北部,约占 30.16%,其间一些小山谷中分布着一定面积的农田,是莽山地区的农业区;坡度在 25° 以上的区域约占 47.4%,主要为林业区。在幽山深谷间偶有盆地或台地,成为人员聚居地,当地人称为 “坑” 或 “坪”。
莽山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属于典型的山地湿润气候。由于高度的差异,气温、降水的垂直变化明显,形成了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的 “三重天” 冷暖气候。靠近北回归线的位置使得莽山同时受到来自北方的寒冷空气以及南方的热带暖湿气流的交互影响,气候特征独特。夏季炎热而无酷暑,冬季寒冷偶有冰雪;春夏湿润多雨,秋冬雨少多雾。年平均温度为 17.2°C,7 月平均气温 22.7°C,1 月平均气温 5.2°C,极端最高温达到 36.2°C,极端最低温为达到 -9.8°C(海拔 630 米处)。年平均日照约为 250 天,年降水量在 1700 - 2500 毫米之间,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多集中在 4 - 6 月之间,占年降水量的 40% 左右。年相对湿度约为 80%。冬季降雪日平均为 4 天左右,一般在 12 月至次年的 2 月之间;初霜期在 10 月上旬,终霜期在 2 月中旬,全年无霜期 290 - 300 天。亦有冰冻期,冰冻期一般为 4 - 5 天,最长达 15 天,偶有雪灾发生。且由于坡地冷却团下沉,冬季海拔 1200 米以上会出现独特的 “逆温现象”。
山险:郴州莽山国家森林公园山势雄伟,受燕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境内山高林密,溪河纵横。山峰众多,海拔相对高差大,地形复杂,多有深山峡谷。主峰猛坑石海拔约 1902.3 米,山顶常年雨雾弥漫,给人一种雄伟险峻之感。
水秀:公园内溪河纵横,水流湍急。从景区西门进入,来到莽山猴王寨景区,能感受到瀑布群溅开的水珠。这里的负氧离子浓度高,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
林幽:森林覆盖面积达 92.8%,保存有 60 平方千米的原始森林,是世界湿润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原生型常绿阔叶林。走进莽山,葱郁的绿色铺满视野,草木特有的治愈味道混着细细的水汽,让人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难得的清香。
石奇:奇峰异石,造型独特。如金鞭神柱,以冲天之势屹立在云天之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不由得感叹自然的鬼斧神工。
郴州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拥有 “蛇中熊猫”—— 莽山烙铁头蛇、南方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被誉为 “动植物基因库”。
莽山烙铁头蛇是蛇博士陈远辉 1989 年在莽山的惊世发现,经中科院院士赵尔宓组织专家鉴定,确认这是人类从未发现的新蛇种。它遍体青色,仅尾巴末端是银白色,当地人称为 “小青龙”,视其为祖先的灵魂,尊为图腾。
此外,林麝、黄腹角雉、中华鬣羚、白鹇、豹猫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在这里繁衍生息。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进入人们的视野。
郴州莽山主要有过山瑶和八排瑶两大派系,瑶族人民将其文化、习俗与地理环境融合,形成独特民俗风情。
在生产风俗方面,瑶族生产发展缓慢,崇拜与生产紧密联系的自然物,如砍山 “祭林神”,打猎 “祭山神”,播种 “祭谷神” 等。后道教渗入瑶族,造成瑶族信仰的多神崇拜。瑶族还为新迁户建立 “人工会”,帮助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生产中有很多禁忌,如正月十六日忌鼠等,如今多已破除。
在生活习俗方面,服饰上,莽山过山瑶妇女剃发裹长绣帕,耳上缀环,项悬银圈,身着青布衫裙,男子将头帕缠头,身着青布衫裤。饮食上,瑶人以龙犬瓠为图腾崇拜,禁食狗肉。逢年过节普遍吃猪肉,好饮酒,喜喝浓茶。居住上,过去瑶人居住在高山峻岭之中,编草茅为屋,生活悲惨,部分定居或同化较早的瑶族,居室与汉族一样。民国时期,大多数瑶族建抖墙屋。新中国成立后,绝大多数瑶族改为砖瓦房。
在礼仪习俗方面,婚姻上,瑶族社会早期实行族内婚制,不与其他民族通婚,后逐步打破规定,男女可与外族通婚,“男嫁女当” 的习俗始终贯穿其中。婚姻仪式保持传统习俗,结婚时 “鼓乐相送,喧阗于道”。丧葬上,瑶族古代有火葬之习,后采用土葬,丧葬仪式保留着瑶族固有的特点,如请巫师 “打开路”,做道场法事等。
在节日习俗方面,有起春节、团圆节、盘王节。起春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举行,纪念先祖春耕纪念日;团圆节每年农历七月举行,纪念盘王子孙受封成亲;盘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瑶民为纪念先祖瓠抗敌御侮,受封为 “盘王”,仪式程序繁杂,内容丰富,既娱神又娱人。
自然博物馆:
莽山自然博物馆位于猴王寨景区之内,整个广场上木制游道回廊,亭榭耸立,穿插其中,一条石头垒起成水河穿流而过,广场上种满了绿草、花卉、树木,可以欣赏到从莽山各处移植的各种花草树木。
博物馆分为动物馆和莽山烙铁头蛇馆两大部分。动物馆以生活在莽山境内的动物标本为主,展示了丰富的动物种类。烙铁头蛇馆则专门以介绍莽山独一无二的烙铁头蛇为主题,馆内有活体供游客参观,还有相关传说介绍。据说在莽山,瑶族先祖流传下来的歌谣中描述,莽山瑶族是伏羲女娲的直系后代,瑶族人觉得他们和 “小青龙” 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而 “小青龙” 就是莽山烙铁头蛇。这种蛇因尾巴白色,也被人们称为 “白尾蛇”“罕蛇”,学术界称其为 “莽山烙铁头”。它被称为 “蛇中熊猫”,是全世界的稀有物种,也是世界上第 50 种毒蛇。馆内还陈列了一些蛇类标本。
山顶宝塔:
山顶的宝塔矗立在天台山之上,南方风格纤细,有点玉树临风的感觉,不像北方的宝塔那样粗宽。在山顶遇到宝塔,俯瞰人世,非常有气势。在晴朗的日子里,与周围的云海、高山杜鹃林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壮丽的画卷。
瑶族建筑体现了瑶族特色,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莽山历来为瑶族聚居地,瑶族人民将其民族的文化、习俗与莽山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等自然因素有机地融合起来。在建筑方面,过去瑶人居住在高山峻岭之中,编草茅为屋,生活悲惨。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定居或同化较早的瑶族,居室与汉族一样。民国时期,大多数瑶族建抖墙屋。新中国成立后,绝大多数瑶族改为砖瓦房。如今,瑶族建筑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瑶族建筑通常采用当地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等,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建筑的装饰也充满了瑶族特色,如精美的檐柱、精巧的木窗、古朴典雅的画匾等。瑶族建筑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了瑶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郴州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珠江的发源地之一,在自然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它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承担着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成为湘南地区和粤北地区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
这片土地见证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岁月的沧桑变迁。莽山的山水之间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它的地质演变、生态系统的形成,都是自然历史的生动写照。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着众多科学家和自然爱好者前来探索和研究。
莽山的自然文化不仅体现在其生态功能上,还表现在它对周边地区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这里的气候湿润多雨,形成了独特的 “三重天” 冷暖气候,为众多珍稀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莽山的森林覆盖率高达 92.8%,保存有 60 平方千米的原始森林,是世界湿润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原生型常绿阔叶林。这片原始森林犹如一座自然的宝库,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了 “动植物基因库”。
瑶族人民在郴州莽山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千余年,他们独特的民俗风情为莽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饮食方面,瑶人以龙犬瓠为图腾崇拜,禁食狗肉。逢年过节普遍吃猪肉,好饮酒,喜喝浓茶。瑶族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如瑶山油茶、竹筒饭等特色美食,让人品尝到独特的饮食文化魅力。
服饰上,莽山过山瑶妇女剃发裹长绣帕,耳上缀环,项悬银圈,身着青布衫裙;男子将头帕缠头,身着青布衫裤。这些精美的服饰不仅展现了瑶族人民的审美观念,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居住方面,过去瑶人居住在高山峻岭之中,编草茅为屋,生活悲惨。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定居或同化较早的瑶族,居室与汉族一样。民国时期,大多数瑶族建抖墙屋。新中国成立后,绝大多数瑶族改为砖瓦房。如今,瑶族建筑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采用当地的木材、石材等材料,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装饰也充满了瑶族特色,如精美的檐柱、精巧的木窗、古朴典雅的画匾等。
在生产风俗方面,瑶族生产发展缓慢,崇拜与生产紧密联系的自然物,如砍山 “祭林神”,打猎 “祭山神”,播种 “祭谷神” 等。后道教渗入瑶族,造成瑶族信仰的多神崇拜。瑶族还为新迁户建立 “人工会”,帮助解决家庭经济困难。虽然生产中有很多禁忌,如正月十六日忌鼠等,但如今多已破除。
礼仪习俗方面,婚姻上,瑶族社会早期实行族内婚制,不与其他民族通婚,后逐步打破规定,男女可与外族通婚,“男嫁女当” 的习俗始终贯穿其中。婚姻仪式保持传统习俗,结婚时 “鼓乐相送,喧阗于道”。丧葬上,瑶族古代有火葬之习,后采用土葬,丧葬仪式保留着瑶族固有的特点,如请巫师 “打开路”,做道场法事等。
节日习俗丰富多彩,有起春节、团圆节、盘王节。起春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举行,纪念先祖春耕纪念日;团圆节每年农历七月举行,纪念盘王子孙受封成亲;盘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瑶民为纪念先祖瓠抗敌御侮,受封为 “盘王”,仪式程序繁杂,内容丰富,既娱神又娱人。这些节日不仅是瑶族人民的重要庆典,也是传承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2010 年,郴州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这充分体现了其在科普教育方面的重要价值。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莽山的地质、生物等丰富的知识。莽山的地质历史悠久,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受燕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地面切割作用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地貌。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自然博物馆、听取讲解等方式,深入了解莽山的地质构造和演变过程。
莽山的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拥有 “蛇中熊猫”—— 莽山烙铁头蛇、南方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自然博物馆以生活在莽山境内的动物标本为主,展示了丰富的动物种类,烙铁头蛇馆则专门以介绍莽山独一无二的烙铁头蛇为主题,馆内有活体供游客参观,还有相关传说介绍。通过参观自然博物馆,游客可以了解到这些珍稀动植物的生态特征、生存环境和保护意义,增强对自然保护的认识。
此外,莽山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内容。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家园。游客可以在森林徒步探险中,近距离观察珍稀的植物和野生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总之,郴州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科普文化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学习自然知识、增强环保意识的良好平台。
莽山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有冰雪,建议携带保暖衣物和防晒用品。由于其独特的气候特征,游客在不同季节前往莽山都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夏季虽无酷暑,但阳光较为强烈,防晒用品可有效防止晒伤。而冬季可能会有冰雪天气,保暖衣物则能确保游客在寒冷的环境中保持舒适。
冬季有逆温现象,海拔 1200 米以上较温暖。这一特殊的气候现象为冬季游玩莽山提供了一种别样的选择。游客在冬季前往莽山时,可以根据逆温现象合理安排行程,选择海拔较高的区域进行游览,享受相对温暖的气候。
景区内配套设施还在不断完善中,部分景点可能还在整修,建议提前了解景区情况。由于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游客在前往之前最好通过景区官方网站、电话咨询或者旅游平台等渠道了解景区的最新情况,避免因部分景点整修而影响游玩体验。
景区面积大,补给点较少,游玩时携带足够的水和食物。莽山国家森林公园广阔的面积意味着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到达下一个补给点。因此,为了确保在游玩过程中有足够的能量和水分补充,游客应提前准备充足的水和食物。
莽山地形复杂,在游玩时要注意安全,遵守景区的规定。莽山的地形地貌多样,有高山峡谷、溪流瀑布等,游客在游玩时务必遵守景区的安全规定,不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不进行危险的攀爬等行为,以确保自身安全。
不要攀爬未开放的山峰或触摸危险的植物。未开放的山峰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不稳定的山体、缺乏安全防护设施等。同时,一些危险的植物可能带有毒性或刺,触摸可能会对游客造成伤害。
为了保护环境,请勿在景区内随意丢弃垃圾。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每一位游客都有责任保护这片自然净土。随意丢弃垃圾不仅会破坏景区的美观,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游客应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或带走,共同维护景区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