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邓力群故居攻略

2024-12-19

一、故居概况

(一)地理位置

邓力群故居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寨前镇流源村山口组。其所处位置交通较为便利,若您选择自驾出行,可通过多条公路抵达附近区域,比如 S344 桂东县城至四都公路便途径此地,它起于郴州市桂东县沤江镇增口坳,对接 G106,大致自东北向西南展线,经凉亭下等路段,穿过油齐岭后就来到邓力群故居所在方位,后续还可继续前行前往其他地方。

从周边的大交通环境来看,郴州市有着较为完善的公路网络与外界相连,无论是从省内其他城市出发,还是从周边省份前来,都能通过高速公路等道路逐渐转入抵达桂东县的公路干道。如果您是乘坐公共交通,可以先抵达桂东县城,然后再转乘前往寨前镇的客运车辆,在抵达镇里后,通过当地的乡村公交或者选择打车等方式,就能顺利到达邓力群故居,开启一场探寻历史文化之旅。

(二)历史渊源

邓力群故居始建于清朝乾隆 27 年左右,也就是公元 1762 年前后,至今已经历了近 300 年的风雨变迁。在漫长的岁月里,它见证了时代的更迭与历史的沧桑变化。

起初,它作为当地邓氏家族的居所,承载着家族生活的点滴,先辈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传承家风。在清朝时期,随着邓氏家族中有人考取功名等发展,这座宅院也不断完善,像那极具文化底蕴且彰显家族荣耀的 “云亭”“树德” 两座室内牌坊,便是邓力群的祖父邓干材和叔祖父邓林材考取进士后,由朝廷御赐所建的功德牌坊,它们静静矗立在宅院里,见证着家族的荣光与变迁。

到了近现代,从这里走出了邓力群这样一位在中国革命、建设等诸多重要阶段都有着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邓力群 1915 年出生于桂东县流源村,1935 年成为北平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秘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并于 193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不同重要岗位上为党和国家奉献力量,而这座故居也成为了人们缅怀他、了解他生平事迹以及感受那个时代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历经岁月洗礼,期间虽有风雨侵蚀等情况,但在各方的重视与保护下,故居得到了妥善的修缮与维护,并且在 2012 年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 年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十批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它已成为流源乃至桂东县极具特色和意义的景点,也是老区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学者、党员干部等慕名前来参观瞻仰,让人们在参观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红色文化的传承。

二、建筑特色

(一)整体风格

邓力群故居整体呈现出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为砖木结构,青砖瓦屋,那古朴的外观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远远望去,青灰色的砖瓦相互映衬,给人一种沉稳而宁静的感觉。屋面的小青瓦排列整齐,在阳光或是细雨之下,都别有一番韵味。

其屋檐微微翘起,恰似展翅欲飞的鸟儿,线条流畅且优美,不仅展现出江南建筑独有的灵动感,还巧妙地起到了排水的作用,让雨水可以顺着屋檐滑落,避免对墙体造成侵蚀。从布局来看,故居坐西北朝东南,三进三厅三天井的格局彰显着传统建筑的规整与大气。庭院之间错落有致,各个空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连通,行走其中,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轨迹,领略到那种传统江南人家的生活氛围与烟火气息。整个建筑占地约 5 亩,规模适中,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前有鱼塘,波光粼粼,为故居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水乡气息;前坪上的小花园,四季或许有着不同的花卉绽放,散发着阵阵芬芳;而后靠竹山,那一片翠绿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让整个故居更显清幽静谧,整体环境典雅舒适,尽显江南民居的独特魅力。

(二)内部构造

踏入邓力群故居,内部的构造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房屋中厅设有藻井,藻井造型精美,工艺细腻,上面有着精美的木雕装饰,每一处花纹、每一个图案都仿佛蕴含着匠人们的巧思与祝福,彰显着当年建造时的考究与用心。后厅的格扇同样别具一格,格扇上的镂空雕刻精致无比,既有着隔断空间的作用,又不会让空间显得过于封闭,透过格扇的缝隙,光影斑驳,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氛围。

故居内有着大小房间 29 间,涵盖了正厅、书房、卧室、厨房等各个功能区域,一应俱全。正厅作为整个故居的核心空间,宽敞明亮,想必曾经是家族聚会、商议大事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传承。书房则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在这里,邓力群或许也曾挑灯夜读,汲取知识的养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书房内有着两座御赐牌坊,这在民居中甚是少见。这两座牌坊为青砖材质,上面分别书有 “树德”“云亭” 二字,它们是邓力群的祖父邓干材和叔祖父邓林材考取进士后,由朝廷御赐所建的功德牌坊,不仅是家族荣耀的象征,更是邓氏家族深厚文化底蕴以及百年家风的真实写照,时刻告诫着邓家后辈要以 “德” 处世做人,传承优良家风,在岁月的长河中默默见证着家族的变迁与发展。

三、文化内涵

(一)邓氏家风

在邓力群故居内,有两座室内牌坊极为引人注目,它们分别书有 “树德”“云亭” 二字,是用青砖材质打造而成。这两座牌坊乃是邓力群的祖父邓干材和叔祖父邓林材考取进士后,由朝廷御赐所建的功德牌坊,在国内现存的民居牌坊中都比较少见,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云亭” 二字,彰显着邓家高雅的人生意境,而 “树德” 则是邓家的家训,时刻告诫着邓家后辈要以 “德” 处世做人。它们不仅仅是家族荣耀的象征,更体现了邓家浓厚的文化底蕴,也成为邓氏百年家风的真实写照。

在这样的家风影响下,邓氏家族人才辈出,传承着优良的品德和对知识的追求。就如邓力群本人,年少时便离家求学,一路追寻知识与光明,勤奋刻苦,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秉持着良好的品德,努力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便后来他成为了中央宣传部部长,依旧保持低调行事、谦和为人的作风,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人谋取私利,反而不断鼓励家人要多读书,积极为社会做贡献,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为人民服务。

在邓力群的影响带动下,整个邓氏宗族以及流源村都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据邓力群的后辈邓湘文回忆,邓力群曾说过,将来要靠教育。也正因如此,多年来,邓氏宗族有许多后辈凭借着优异的学业成绩走出了山村,去追寻自己理想的生活。比如他的堂弟邓立言,就在邓力群的引导和鼓励下,一生投身于教育工作,并且在中国教育学会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如今,这两座古朴典雅的室内牌坊依旧静静地坐落在邓力群故居的书房内,虽默默无言,却用 “云亭”“树德” 这四个字,向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展现着邓氏宗族的家风以及背后那一段段动人故事,让人们感受到家风传承的力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二)革命意义

邓力群故居对于传承革命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邓力群于 1915 年出生在桂东县流源村这座宅院里,这里承载着他童年的点滴记忆,也见证了他踏上革命道路的起点。

1935 年,20 岁的邓力群成为了北平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那时的他,怀揣着满腔热血,秘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当中,为唤醒民众的爱国意识、凝聚抗日力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并于 1936 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在不同的重要岗位上发光发热,先后担任延安中共中央党校教务处秘书、教员,中央政策研究室组长,中共吉北地委宣传部部长,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诸多职务。1949 年,邓力群还作为中央特派员参与了和平解放新疆的活动,为人民解放军顺利进疆以及稳定新疆局势做了大量工作。

他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经济理论的研究,主持撰写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理论文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传播、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都作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

而这座故居,也随着邓力群的革命生涯,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座古民居建筑,更是一处承载着红色记忆、凝聚着革命精神的场所。如今,这里已成为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通过复原陈列和布展陈列等方式,向人们展示着邓力群的革命活动以及他为党和人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例如,复原陈列中充实了大量的文物、实物摆设,真实地再现了邓力群童年的生活环境,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了解他成长的背景以及早期受到的熏陶。而布展陈列则从 “革命生涯”“理论贡献” 和 “人格风范” 三个重要部分,重点展现了邓力群波澜壮阔的一生,让人们可以全面深入地认识这位杰出的革命先辈。

近年来,桂东县革命纪念馆为充分发挥邓力群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了 “讲红色故事、传红色基因” 主题宣讲活动,组织讲解员走进校园、军营、社区,讲述 “一封家书的故事(邓力群的故事)” 等主题宣讲内容,让广大群众重温红色故事,深入了解红色历史,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还积极与学校对接,一方面邀请师生走进故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与学校共同开展校外志愿者讲解员活动,在对学生志愿者进行课堂知识培训后,让他们来到故居进行讲解实地培训,这既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了服务,也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总之,邓力群故居就像是一座红色的灯塔,照亮着人们去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传承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新时代中继续奋发有为,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其蕴含的革命意义和教育价值将永远熠熠生辉。

四、适合人群

(一)历史文化爱好者

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而言,邓力群故居无疑是一处极具吸引力的宝藏之地。这座始建于清朝乾隆 27 年左右,有着近 300 年历史的古民居,承载着深厚且多元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建筑风格来看,它呈现出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砖木结构搭配青砖瓦屋,小青瓦排列整齐的屋面,微微翘起的屋檐线条流畅优美,不仅展现出江南建筑独有的灵动感,还兼具排水功能,三进三厅三天井的格局彰显着传统建筑的规整与大气,庭院错落有致,各个空间既独立又连通,让人仿佛能穿越时光,感受到当年居住者的生活轨迹与传统江南人家的烟火气息。房屋内部更是别有洞天,中厅设有造型精美、工艺细腻且木雕装饰华丽的藻井,后厅别具一格的格扇镂空雕刻精致无比,光影透过格扇营造出独特氛围,29 间功能各异的房间涵盖正厅、书房、卧室、厨房等,一应俱全,尽显当年建造时的考究与用心。

而那两座位于书房内的 “云亭”“树德” 室内牌坊更是意义非凡,作为朝廷御赐给邓力群祖父邓干材和叔祖父邓林材的功德牌坊,它们不仅是罕见且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邓氏家族深厚文化底蕴以及百年家风的真实写照,“云亭” 所彰显的高雅人生意境,“树德” 所蕴含的处世做人的家训,背后都有着说不尽的故事,见证着家族的荣光与变迁。

再者,从故居走出的邓力群先生,在中国革命、建设等诸多重要阶段都有着深远影响。他从早年成为北平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秘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到后来在不同重要岗位上为党和国家奉献力量,参与和平解放新疆等诸多重大活动,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经济理论的研究,撰写众多高质量理论文章,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诸多理论发展。他的生平事迹与这座故居紧密相连,让每一处角落都仿佛印刻着历史的痕迹,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历史文化爱好者们可以在这里细细品味建筑艺术、家风传承以及革命历程交织而成的丰富文化画卷,去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温度,所以邓力群故居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好去处。

(二)学生群体

邓力群故居是非常适合学生群体前来参观学习的场所,它已然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通过实地参观,深入了解革命先辈邓力群的光辉事迹。从他年少时离家求学,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到 20 岁便成为北平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勇敢地秘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当中,为凝聚抗日力量而不懈努力,再到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重要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精力。他的一生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能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为了国家和人民,是如何奉献青春、挥洒热血的。

故居内的布展陈列从 “革命生涯”“理论贡献” 和 “人格风范” 三个重要部分,重点展现了邓力群波澜壮阔的一生,还有复原陈列通过充实大量的文物、实物摆设,真实地再现了邓力群童年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知晓先辈成长的背景以及早期受到的熏陶。同时,桂东县革命纪念馆为充分发挥邓力群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了 “讲红色故事、传红色基因” 主题宣讲活动,组织讲解员走进校园、军营、社区讲述 “一封家书的故事(邓力群的故事)” 等内容,也会邀请师生走进故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还与学校共同开展校外志愿者讲解员活动,让学生志愿者在接受课堂知识培训后,来到故居进行实地讲解培训。这一系列举措都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可以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地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的革命精神相结合,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新时代中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是学生们开展课外教育的优质之选。

五、游玩注意事项

(一)开放时间

邓力群故居的开放时间有着明确的安排,一般来说,正常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 9:00 开始接待游客,到下午 17:00 结束参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每周一通常是闭馆的,这一天工作人员会进行馆内的日常维护、整理以及展品检查等工作,以保障后续游客参观时能有更好的体验。

另外,遇到一些特殊的节假日或者有临时活动安排时,开放时间可能会有所调整。比如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开放时间,方便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而要是碰上故居需要进行大规模修缮、举办重要的内部活动等情况,也会提前发布公告通知闭馆或者变更开放时间等信息。所以建议游客们在计划前往参观之前,可以先通过官方网站、电话咨询等方式了解清楚具体的开放安排,避免跑空,从而能够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出行计划,尽情地在故居中感受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红色氛围。

(二)参观须知

为了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邓力群故居有良好的参观体验,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保护故居内的文物和设施,以下这些参观须知希望大家能够遵守。

首先,在参观过程中,请务必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毕竟这里是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以及革命记忆的场所,安静的环境有助于大家沉浸其中,去细细品味建筑、展品所传达出的内涵,也能让其他正在参观学习的游客不被打扰。

其次,要爱护文物和馆内的设施设备。故居内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还有那些陈列的文物、文献资料等,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像房屋中厅精美的藻井、后厅别具一格的格扇,以及书房内珍贵的 “树德”“云亭” 两座御赐牌坊等,都需要大家用心去呵护,不要触摸、攀爬或者做出任何可能损坏它们的行为。

再者,为了维护参观秩序,请勿在馆内吸烟、饮食或者乱丢垃圾。可以将垃圾装入随身携带的垃圾袋中,待参观结束后丢入指定的垃圾桶内,共同保持故居内干净整洁的环境。

另外,在拍照时,要注意遵循馆内的相关规定,有些特定的文物、展陈区域可能不允许拍照或者使用闪光灯拍照,这是为了避免对文物造成损害,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配合工作人员的引导。

如果是跟随团队前来参观的游客,要听从导游或者工作人员的统一安排,不要擅自离队或者进入未开放的区域,以确保整个参观过程安全、有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