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郴州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44号-5
2024-12-21
月轮岩有着深厚且悠久的历史渊源,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人文的沉淀。
其始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 年),距今已然有着近 1000 年的漫长历史。早在北宋元丰年间(1085 年之前),月轮岩兜率宫就已成为僧家修身养性以及百姓求神拜佛的重要场所。据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安仁县志》记载:“上弥勒寺,即月轮岩。石壁上有摩崖碑,字迹漫不可辨,唯宋元丰三字犹存。嘉定时构庵子内,以岩为覆。” 由此可见它早期在宗教活动方面就占据着重要地位。
寺内石壁上留存着珍贵的北宋磨崖碑,上面刊刻着《月轮岩弥勒寺开山建藏记》,虽然历经风雨侵蚀,字迹或许已不如往昔那般清晰可辨,但仅这留存的碑刻,就仿佛是一位穿越千年的历史见证者,默默诉说着当年的故事。而且,岩刻还有清乾隆年间著名书法家李拔所写的《秋日游月轮岩》等名人诗词,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当时文人墨客对月轮岩的欣赏与赞美,也从侧面印证了月轮岩在古时就备受关注,引得众人慕名而来,留下墨宝。
在历史的长河中,月轮岩兜率宫的前身是上弥勒寺,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 - 1224),后来的兜率宫宫殿则是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其建筑构造极具特色,为砖木结构,中间是殿堂、龙台,左右两边设有厢房,左四、右二均被洞顶所覆盖,门额 “兜率宫” 三字采用的是隶书浮雕,四周还装饰着花边图案以及人物塑像,门两侧的对联 “尽把好风藏寺里,不教幽月落人间” 更是增添了几分古朴雅致与文化韵味。
然而,月轮岩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上千年来,月轮岩龙泉寺历经了多次兴衰变迁,曾经时兴时废。在文革期间,寺宇遭到了严重的毁坏,诸多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价值的建筑被破坏,令人惋惜不已。不过,好在后来有虔诚的僧人坚守与付出,1986 年,僧人禅道卓锡来到此地,矢志重建寺宇,经过 5 年的不懈努力,恢复了弥勒寺小寺庙。1993 年 2 月,释禅道师安排释异本到月轮岩驻锡,在释异本住持近 20 年的苦心经营下,龙泉寺终于又初具规模,兜率宫、大成宝殿、圣帝殿、观音殿四大佛殿及放生池全部建成,总建筑面积达 1300 多平方米,让这座古老的宗教场所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1989 年 9 月,安仁县人民政府将月轮岩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无疑是对它历史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而在 1999 年,郴州市人民政府又为月轮岩龙泉寺颁发了 “郴州市重点宗教活动场所” 牌匾,进一步肯定了它在宗教领域的重要地位,也使得更多的人开始知晓和关注这座有着千年底蕴的月轮岩。
岁月悠悠,月轮岩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见证着不同时代的风云变幻,承载着人们的信仰与情感,至今依然屹立在那里,等待着更多的人去翻阅、去品味它那独特的历史魅力。
月轮岩位于郴州市安仁县承坪乡凡古村,处于安仁县城东南方向约 30 公里处,它置身处在龙脊山风景区内,是这一景区中颇为亮眼且独具韵味的存在。从安仁县整体的地理布局来看,其周边山峦起伏,村落点缀其间,而月轮岩就像是隐匿在这片山水之间的一颗明珠,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它的独特魅力。
如果您选择自驾前往月轮岩,交通还是比较便利的。从安仁县承坪中学出发,往南行大约 5 公里就能抵达月轮岩。这段路程已经建成了水泥路,路面平坦宽阔,两车道足以让车辆顺畅通行。而且道路在山岭间盘旋蜿蜒,视野十分开阔,沿途的风景更是美不胜收。您可以看到山峦连绵不断,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无边无际,远处的太和仙山峰高耸入云,隐隐约约的轮廓好似海市蜃楼一般,又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画卷;近处的永乐江宛如一条白色的玉带,从山谷间飘逸而出,一路向北潺潺流入平原地带,让您在行车途中就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长卷之中,还未到达月轮岩,便已沉醉在这沿途的自然风光里了。
若是您从郴州市区出发,可以先驾车沿着京港澳高速行驶,在合适的出口下高速后转入相关的省道、县道等,朝着安仁县方向前行,抵达安仁县后再根据导航提示前往承坪乡,进而找到去往月轮岩的道路。当然,无论您选择哪种方式前往,一路上都可以慢慢欣赏郴州地区独特的田园风光与自然景致,感受远离城市喧嚣的惬意与宁静。
月轮岩的独特地貌令人称奇,这里呈现出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石山起伏如波,那连绵的山势仿佛是大地涌起的波涛,有着一种别样的韵律美。峭壁突兀而立,如同大自然用巨斧削砍而成,显得格外险峻,其形状又如桥一般,横跨在山间,给人一种雄浑壮阔之感。
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呈弯月状的岩穴了,穴高约 15 米,穴宽(跨度)达 110 米,进深正面右 70 米,左 30 米,穴上覆岩层厚 15 米,总面积约 10000 平方米。站在远处眺望,就像一轮巨大的弯月镶嵌在山峦之中,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气息。在全国各地众多丹霞地貌的岩穴之中,月轮岩从宽、高、深这三方面综合比较来看,有着明显的优势,或有岩穴有其高却无其深,或有其深却无其宽,而月轮岩在这几方面的尺寸搭配恰到好处,规模宏大,所以 “中华丹霞第一穴” 的称号可谓是实至名归,它独特的自然景观形态,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想要亲身感受这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之美。
在月轮岩穴内的右侧,有一眼清泉,名为龙泉。这眼泉水清澈甘冽,凑近掬一捧入口,便能感受到那丝丝清甜在舌尖散开,用它烹煮出来的茶水,更是醇香无垢,别有一番风味。
不过,龙泉最为神奇的地方还在于它那随旱涝变化的水位。遇到干旱时节,水位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上涨三寸;而当遭遇洪涝之时,水位却会下降三寸,仿佛有着一种神奇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达成了一种奇妙的平衡。游客们来到此处,总会好奇地驻足在泉边,观察这神奇的现象,或是用手感受泉水的清凉,又或是品尝一下这清甜的泉水,在欣赏岩穴美景的同时,也为这神奇的清泉啧啧称奇,让整个游览过程增添了别样的趣味体验。
岩穴之内建有弥勒寺,这座寺庙有着别具一格的建筑特点。它依岩而建,巧妙地借助了岩穴的天然地势,整个寺宇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房顶,那悬空倒扣的崖壁便是天然的房顶,仿佛是大自然为寺庙撑起了一片遮风挡雨的穹顶,让人感叹人与自然结合得如此精妙。
走进寺庙,能看到兜率宫、大雄宝殿、圣帝殿、观音殿等佛殿有序分布。兜率宫宫殿为砖木结构,中间是殿堂、龙台,左右两边设有厢房,左四、右二均被洞顶所覆盖,门额 “兜率宫” 三字采用的是隶书浮雕,四周还装饰着花边图案以及人物塑像,尽显古朴雅致。大雄宝殿则宽敞大气,洁净庄严,殿内威武的佛像仁慈地注视着每一位进来的虔诚信士,令人心生敬畏。各佛殿成一字排列,营造出一种磅礴大气而又庄严肃穆的氛围。在右边二楼还有一个千手观音殿,其中的千手观音佛像更是令人震撼,那千手千眼的造型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慈悲与力量。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千手观音佛像旁边有一尊从印度请来的重达数百斤的玉佛像,印度作为佛教的发源地,这西天请佛的举动既契合了西天取经的历史传承,也是佛文化交流延续的体现,满载着信士们对佛祖的敬仰和膜拜之情。寺庙前坪绿草如茵,花木茂盛,香炉鼎立,开阔整齐,周边山头松涛起伏,放生池里的红鲤穿梭如织,整体营造出一种清幽且充满禅意的独特韵味,让人流连忘返。
月轮岩对于佛教信徒而言,可谓是一处极具吸引力的圣地。这里香火兴旺,寺宇内有着兜率宫、大雄宝殿、圣帝殿、观音殿等诸多佛殿。信徒们可以在这里虔诚地朝拜、祈福,感受浓厚且庄严的佛教氛围。
早在北宋元丰年间(1085 年之前),月轮岩兜率宫就已成为僧家修身养性以及百姓求神拜佛的重要场所,其历史底蕴深厚。历经岁月变迁,虽曾时兴时废,但在僧人们的苦心经营下,如今已重现辉煌,各佛殿建筑精美,佛像庄严肃穆。像兜率宫宫殿为砖木结构,中间是殿堂、龙台,左右两边设有厢房,门额 “兜率宫” 三字采用的是隶书浮雕,四周装饰着花边图案以及人物塑像,尽显古朴雅致;大雄宝殿宽敞大气,洁净庄严,殿内的佛像仁慈地注视着每一位进来的虔诚信士,令人心生敬畏。而且,千手观音殿中的千手观音佛像震撼人心,旁边还有一尊从佛教发源地印度请来的重达数百斤的玉佛像,承载着佛文化交流的意义以及信士们对佛祖深深的敬仰与膜拜之情。对于那些对佛教文化感兴趣,有着宗教信仰需求的人们来说,来到月轮岩,置身于这充满禅意的环境之中,定能让心灵得到慰藉,更加贴近自己的信仰。
历史文化爱好者在月轮岩定能收获满满。这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就像一部立体的史书等待着人们去翻阅解读。寺内石壁上留存着珍贵的北宋磨崖碑,上面刊刻着《月轮岩弥勒寺开山建藏记》,尽管历经风雨侵蚀,字迹已不如往昔那般清晰可辨,但仅这留存的碑刻,就仿佛是一位穿越千年的历史见证者,默默诉说着当年的故事,见证着月轮岩在岁月长河中的起起落落,也让人们可以借此窥探北宋时期此地的宗教文化发展情况。
此外,岩刻还有清乾隆年间著名书法家李拔所写的《秋日游月轮岩》等名人诗词,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当时文人墨客对月轮岩的欣赏与赞美,也从侧面印证了月轮岩在古时就备受关注,引得众人慕名而来,留下墨宝。从北宋始建上弥勒寺,到南宋、清同治等不同时期的建筑更迭与发展,月轮岩的每一处角落、每一块砖石、每一段文字记载,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对于喜欢探究历史、品味古老文化的人群来说,这里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游览研究之地,能够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月轮岩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对喜爱欣赏自然风光的游客极具吸引力。从前往月轮岩的路途开始,沿途就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当你自驾行驶在去往月轮岩的道路上,地势平坦的两车道水泥路面宽阔通畅,公路在山岭间盘旋蜿蜒,视野开阔,山峦连绵不断,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无边无际,远处的太和仙山峰高耸入云,隐隐约约的轮廓好似海市蜃楼一般,又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画卷;近处的永乐江宛如一条白色的玉带,从山谷间飘逸而出,一路向北潺潺流入平原地带,让你在行车途中就已然沉醉在这沿途的自然风光里了。
而抵达月轮岩后,其独特的丹霞地貌更是令人称奇。石山起伏如波,那连绵的山势仿佛是大地涌起的波涛,有着一种别样的韵律美;峭壁突兀而立,如同大自然用巨斧削砍而成,显得格外险峻,其形状又如桥一般,横跨在山间,给人一种雄浑壮阔之感。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呈弯月状的岩穴了,穴高约 15 米,穴宽(跨度)达 110 米,进深正面右 70 米,左 30 米,穴上覆岩层厚 15 米,总面积约 10000 平方米,站在远处眺望,就像一轮巨大的弯月镶嵌在山峦之中,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气息。进入岩穴内,又是另一番宜人的景象,这里冬暖夏凉,无论外面是酷暑还是严寒,洞内始终保持着舒适的温度,让人置身其中心旷神怡。穴内右侧还有一眼神奇的龙泉,泉水清澈甘冽,凑近掬一捧入口,便能感受到那丝丝清甜在舌尖散开,用它烹煮出来的茶水,更是醇香无垢,别有一番风味。总之,月轮岩内外的自然风光,从山峦、江水构成的沿途风光,到洞内独特的小气候与清泉,都能让自然风光追求者大饱眼福,流连忘返。
月轮岩景区虽然不算特别大,但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致值得细细品味,建议大家预留 1-2 小时左右的游览时间。您可以先花些时间在外面欣赏独特的丹霞地貌,感受石山起伏、峭壁突兀的雄浑壮阔,驻足眺望那呈弯月状的巨大岩穴,好好领略 “中华丹霞第一穴” 的独特魅力。接着进入岩穴内,去看看神奇的龙泉,品尝一下清甜的泉水,再到弥勒寺中,感受那浓厚的佛教氛围,欣赏古朴雅致的建筑与庄严肃穆的佛像。合理规划好时间,既能充分欣赏各个景点,又不至于太过匆忙,从而留下一段美好的游览记忆。
由于游览月轮岩需要步行、爬坡,所以建议大家穿着舒适的鞋子,比如轻便的运动鞋等,这样在游玩过程中脚不会太累,方便行走在景区内的各个角落,尽情欣赏美景。同时,考虑到岩穴内建有弥勒寺,这是一处宗教场所,为了尊重宗教习俗,大家最好身着得体的服装,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奇装异服进入寺庙。得体的着装不仅能让您的游玩更加顺畅,也是对宗教文化以及其他游客的尊重。
月轮岩承载着近千年的历史文化,景区内有着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像寺内石壁上留存的北宋磨崖碑,上面刊刻着《月轮岩弥勒寺开山建藏记》,还有岩刻的清乾隆年间著名书法家李拔所写的《秋日游月轮岩》等名人诗词,以及古色古香的兜率宫、大雄宝殿等建筑,它们都是岁月留下的瑰宝,见证着月轮岩的兴衰变迁。所以在此呼吁每一位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一定要爱护这些文物古迹,不要随意触摸、攀爬、刻画或者破坏它们。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其能够长久地留存下去,继续向后人展现月轮岩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