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回龙山攻略

2024-12-04

一、回龙山的历史渊源

1. 古南岳之称的由来

回龙山被称为古南岳,有三种说法流传至今。其一,据回龙仙寺住持所言,回龙山建寺时间早于衡山。唐朝初年,因自然条件恶劣,住持将三分之二的僧侣、道士分到南岳衡山另建寺庵。南岳庵刹创建之初的和尚、道士大多来自回龙山,由此产生 “古南岳” 之说。经考证,回龙有庵刹的历史约为 1700 年左右,而南岳则为 1600 多年,从时间上看这种说法是成立的。其二,民间传说资兴县志中记载 “相传南岳大帝五六月间来此避暑”,且衡山之脉气源自回龙山。其三,清代乾隆年间贡生李元禄在《游杂山记》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回龙山之 “古”,“或非唐虞以下之古也”,“乃五帝以上之古”。上古时神龙氏炎帝尝百草、传农耕,曾居住于回龙山,回龙山上的仙庵就是后人祭奠炎帝、烧香礼拜之地。虽然这三种说法因没有明显的物证,已无从得出其真正来历,但可以明确的是,回龙仙寺的历史的确久远。

《兴宁县志》中称此山为南岳衡山之龙脉,南岳圣帝每年五、六月份都会来此避暑,香客因此 “奔走欢呼,络绎不绝”。这种民间俚俗见载于县志,“回龙” 之名定来源于县志所称衡山 “龙脉”。或许有个地理先生执罗盘看风水,认定衡山之脉延绵六、七百里至桂东八面山攀高已极,于是以此山为龙头俯首回望三湘,故称 “回龙山”。历史上有南岳之称的山有十余处,如汉武帝南巡时,所封之南岳并非现在的衡山,而是封安徽的天柱山为 “南岳”。

2. 回龙仙寺的历史

回龙仙寺始建于公元 190 年,历史悠久。东汉时期,佛教传入,回龙仙寺成为集佛、道、儒三教于一体的寺庙,时有僧、道、儒士 500 余人。相传炎帝逢吉日在回龙山祭天而建庙,现庙中供奉的主神 “南岳大帝” 即炎帝的化身。公元 751 年,无量寿佛也在回龙古庙中开始他的成佛之路。盛传古庙中求愿祈福极为灵验。

据出生于回龙山下深坳村的资兴市退休工人段技能讲述,回龙仙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尚存。1952 年,为了消灭盘踞在回龙仙寺的土匪,资兴县人民武装部命令放火烧掉了寺庙。此后一直到 1997 年农历三月初三,段技能首次登上回龙山顶,开始了他 13 年牵头重建古寺的艰难历程。“那时我看到古寺原址上有很多块碑,有的是清朝乾隆时期的,还有一块断匾上刻着繁体的‘古南岳回龙仙寺’。”

清代邑廪生郭启悊写有《回龙望日》一诗:“身寄回龙寺,鸡鸣顶上行。光从天外起,日向海东生……” 此诗告诉读者,回龙山上的寺庙就叫回龙寺,但不知何时改成了回龙仙寺。《资兴县志》称回龙山 “古有骑龙跨鹤仙迹”,相传为 “南岳大帝五六月间来此避暑”,香客因此 “奔走欢呼,络绎不绝”。自唐以来,道释儒三教合一,故称回龙仙寺。故步入回龙仙(正门之匾所称),来到大殿处。只见正中所居为读春秋之关公神像,旁边所立却是诸多小菩萨像,其中显目处有观音菩萨,亦有释迦牟尼。

回龙山山腰的回龙仙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之地。它承载着古人的信仰与希望,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二、回龙山的特色景观

1. 自然景观

1. 回龙望日:资兴古八景之一,登顶可俯瞰壮美景象,感受 “一览众山小”。

“回龙望日” 作为资兴古八景之一,有着独特的魅力。登上回龙山之巅,东方可见井冈山,西望是骑田岭,南方现平镜般的东江湖,东南方可遥望主峰高达 2042 米的八面山,而东北向可俯瞰炎帝陵。当太阳与地平线轻轻碰撞,霞光如玫瑰色纱幔,笼罩着大地,红光渐现山峦,微晖稍露,云海奇观乍现,让人有如置身仙境。游客们纷纷用手中的相机和手机记录这一美好瞬间,感受着 “一览众山小” 的豪迈与 “把酒问青天” 的洒脱。

2. 云海奇观:回龙山常出现云海,如梦似幻,宛如仙境。

回龙山俊秀的山峰间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云海翻腾,一缕一束一团,有时宛如海水的升腾,波涛滚滚;有时又恰似长江之水,前翻后涌;远近高低,时隐时现,恰若白浪,清烟缠绕,平铺万里,悬于天地,宛若飘逸仙境。云海多出现于雨雪后,其最佳观景位置在炎帝祭天台、云居酒店前坪观景台、云镜露营基地等。预测云海形成可以借助 “莉景天气”“windy” 等软件,同时注意防寒防晒。

3. 百年杜鹃:每年 4 月至 5 月,野生杜鹃花开放,绚丽多姿。

春未尽,夏初临,芳菲五月前后,回龙山野生高山杜鹃竞相开放,漫天遍野,连绵数里,绚烂多姿。“人间仙境回龙山,山花烂漫映红天”。每年的 4 月,整个回龙山杜鹃花开成海,全部是自然生长的野生杜鹃花,花期长达 30 天,从 4 月初期一直延续至 5 月上旬。在这一段时间,回龙山的杜鹃花从低山区向高山区次第开放,满山遍野都是杜鹃花的芳影,让人目不暇接。其最佳观赏位置有观景亭、炎帝祭天台、云居酒店前坪观景台等,游客可以携带拍摄道具,拍照更能拍出大片的感觉。

4. 海市蜃楼:在回龙山西面,海拔 1000 多米处出现罕见海市蜃楼现象。

在资兴市团结瑶族乡海拔 1000 多米的回龙山西面出现了罕见的海市蜃楼现象。一个巨大的 “金字塔” 朦朦胧胧与远处的群山融合在一起,就像是一座长约 200 米,高约 100 多米的小山。大约持续了 10 分钟后,这个巨大的 “金字塔” 随着太阳的升起慢慢地消失了。回龙仙寺一俗家弟子称,在回龙山上,每年 9 至 10 月份,只要是晴好的天气,都可以观看到这一奇观。气象专家表示,海市蜃楼现象一般多出现在沿海和沙漠地区,在资兴市海拔 1000 多米的高山上出现海市蜃楼,堪称奇观。

2. 人文景观

1. 千年古道:古代上回龙山的主要道路,有凉亭等遗迹。

回龙山的千年古道是古代上回龙山的主要道路,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古道上留存有凉亭等遗迹,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繁华与喧嚣。游客行走在古道上,仿佛穿越时空,感受着古人的足迹与智慧。

2. 神秘古庙:回龙仙寺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供奉着众多神像。

回龙仙寺始建于公元 190 年,历史悠久。东汉时期,佛教传入,回龙仙寺成为集佛、道、儒三教于一体的寺庙,时有僧、道、儒士 500 余人。相传炎帝逢吉日在回龙山祭天而建庙,现庙中供奉的主神 “南岳大帝” 即炎帝的化身。公元 751 年,无量寿佛也在回龙古庙中开始他的成佛之路。盛传古庙中求愿祈福极为灵验。

回龙仙寺的建筑风格独特,《资兴县志》称回龙山 “古有骑龙跨鹤仙迹”,自唐以来,道释儒三教合一,故称回龙仙寺。步入回龙仙寺,来到大殿处,只见正中所居为读春秋之关公神像,旁边所立却是诸多小菩萨像,其中显目处有观音菩萨,亦有释迦牟尼。

3. 古朴瑶族风情:回龙山所在的瑶族乡,有 2400 余名瑶族同胞居住,“还盘王愿” 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回龙山所在的瑶族乡,有 2400 余名瑶族同胞居住于此。“还盘王愿” 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同胞欢聚在一起,举行 “还盘王愿” 仪式,唱瑶歌、跳长鼓舞、品长桌宴,欢庆盘王节。回龙山融千年宗教历史文化、祈福文化和瑶族文化、农耕文化于一身,吸引了八方来客。

三、回龙山的地理位置

回龙山位于湖南省郴州地区资兴市东北部的团结瑶族乡境内,地处南岭罗霄山脉分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诸多优势。

从交通便利性来看,回龙山距东江湖景区约 40 分钟车程,这使得游客在游览完东江湖后,可以较为便捷地前往回龙山,继续领略不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回龙山距郴州市区仅 60 公里,对于来自郴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游客来说,无论是选择自驾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都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抵达。此外,距京港澳高速出口 58 公里的距离,也为外地游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方便他们快速到达景区。

回龙山所在的团结瑶族乡,不仅有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这里的瑶族文化为回龙山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游客在欣赏回龙山美景的同时,还能深入了解瑶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回龙山周边的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它与东江湖山水一路相连、相伴相依,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东江湖的碧波荡漾与回龙山的巍峨壮美相互映衬,为游客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享受。

总之,回龙山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捷,周边环境优美,与其他景区相互呼应,是一个值得游客前来探索的旅游胜地。

四、回龙山的建筑风格

1. 回龙仙寺

回龙仙寺自唐以来,便呈现出道释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建筑风格。步入寺内,大殿处正中供奉着读春秋之关公神像,其威风凛凛,神色肃穆,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关公神像旁边,林立着诸多小菩萨像,观音菩萨慈眉善目,释迦牟尼端庄祥和。这些神像的排列既体现了三教融合的特色,又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氛围。回龙仙寺的建筑以黄褐色为主色调,无论是僧房庙宇,还是台阶护坡,全由就地取材的石块建成,浑然一色,给人一种古朴厚重之感。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文化传承的见证。

2. 云居酒店

云居酒店整体呈现中式四合院设计风格,独具特色。酒店的房屋框架就地取材,使用鸡肝石砌成,既保证了建筑的安全性,又兼顾了通风效果。与景区内整体建筑风格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走进房间,布置温馨雅致,舒适的布草、精美的水墨画,扇形平开式窗户,在兼顾观景的同时,能有效地隔音,让游客安然入睡、一夜好眠。酒店周边山景环绕,空气清新舒适,窗外云雾缭绕,似入仙林之中,为游客带来一种宁静而美好的居住体验。

3. 云端度假屋

云端度假屋采用航空铝材搭建,充分融入了生态环保、健康自然的建筑理念。坐落在回龙山景区海拔最高处边缘,四十二栋独栋木屋别墅,疏离有致地沿通幽小径蜿蜒排列,如林中巢嵌入风景中。推开窗户、伫立阳台,所见青山黛色、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宛若仙境。房内设施豪华、空间宽敞,配备专属管家一对一服务,给游客宾至如归的入住体验。在这里,游客可以足不出户就能瞭望云海、日出、日落、璀璨星空,独揽整个回龙山、东江湖的好风貌。

五、回龙山的文化内涵

1. 宗教历史文化

回龙山拥有 2000 多年的宗教历史文化,是南岳宗教文化的发源地。回龙仙寺始建于公元 190 年,东汉时期便已集佛、道、儒三教于一体。相传炎帝逢吉日在回龙山祭天而建庙,现庙中供奉的主神 “南岳大帝” 即炎帝的化身。公元 751 年,无量寿佛也在回龙古庙中开始他的成佛之路。回龙仙寺的历史悠久,见证了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盛传古庙中求愿祈福极为灵验,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信徒前来朝拜。这种灵验的传说,为回龙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使得回龙山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神圣之地。

2. 瑶族文化

回龙山所在的瑶族乡,瑶族文化丰富多彩。“还盘王愿” 仪式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同胞欢聚在一起,举行 “还盘王愿” 仪式,唱瑶歌、跳长鼓舞、品长桌宴,欢庆盘王节。瑶族的歌舞充满了民族特色,歌声悠扬,舞姿优美,展现了瑶族人民的热情和活力。长桌宴上,各种美食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回龙山瑶族乡二峰村还开展了 “指尖上的非遗 ——‘瑶绣’” 培训班,邀请全国非遗瑶绣传承人邓菊花前来授课。绣娘们专心学习针法,立志为回龙山瑶乡的刺绣事业做好软文化传承。瑶绣作品将与绣娘刺绣创作文化融入到带动旅游发展产业中去,扩大旅游品牌效应,以少数民族 “文旅发展” 的形式走出一条特色产业振兴乡村之路。

3. 炎帝文化

相传炎帝在回龙山祭天建庙,回龙仙寺供奉的主神 “南岳大帝” 即炎帝的化身。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他的传说和文化在回龙山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回龙仙寺的存在,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炎帝文化的深厚底蕴。炎帝尝百草、传农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回龙山作为炎帝祭天的地方,承载着人们对炎帝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六、回龙山游玩注意事项

1. 防滑保暖

在回龙山游玩,一定要做好防滑保暖措施。首先,佩戴好帽子、手套、围巾等保暖装备,为头部、手部和颈部提供温暖保护。建议穿防滑鞋或使用防滑鞋垫,以确保在行走过程中的安全。尤其是在冬季,山上可能会有积雪或结冰的情况,防滑措施至关重要。可以带暖宝宝,在寒冷的时候为身体提供额外的温暖。保温杯也是必不可少的,随时喝上一口温水,能让身体迅速暖和起来。

2. 赏景拍照

为了更好地欣赏回龙山的美景和拍照留念,可以带个墨镜。在雪地或阳光强烈的情况下,墨镜可以避免雪地折射对眼睛的影响,让赏景更加舒适。同时,给相机带个密封袋也是个好主意。由于山上和山下的温差较大,车内外温差也可能导致相机部件结露,从而损坏相机。密封袋可以有效地保护相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3. 其他注意事项

回龙山山上山下气温相差极大,所以一定要带足保暖衣物,以防感冒。早晨下山的路上雾气重,路面湿滑,开车的游客一定要小心谨慎,保持安全车速和车距。从郴州市区到回龙山大概需要两小时车程,而且山路十八弯,驾驶难度较大。山上设施相对落后,建议自备小零食,以便在游玩过程中补充能量。此外,山上的服务设施有限,游客在游玩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