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桂阳阳山古村攻略

2024-12-06

一、历史渊源

1. 起源与发展

郴州桂阳的阳山古村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至今已有约 600 年的悠久历史。其起源可追溯至元世祖时,道州人何自修为桂阳学录,致仕后留居桂阳城,他的儿子何海成为阳山古村何氏开基建村之人。时光流转,六世孙何天禄致仕后,在这片土地上开设了 “艮所书院”,此举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阳山何氏走向辉煌的道路。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阳山古村见证了无数的风雨变迁,却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这里的人们以耕读为本,传承着先辈的智慧和美德。从何氏先祖定居于此,一代又一代的何氏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辛勤劳作,努力读书,为村庄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 独特地位

据省文物局有关专家介绍,阳山古村在湖南境内 “很少见”。其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悠久的历史,更在于它在湖南乃至全国的古民居村落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地位。

阳山古村的建筑风格独特,结构上体现了儒家 “中和” 思想,是民俗文化与古典建筑的完美结合。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使其在众多古村落中脱颖而出。

古村中的 “六会治村” 传统也是其独特地位的重要体现。“救婴会” 专门救助女婴,展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义学会” 对贫寒学子进行捐助,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重九会” 为孤寡老人而设,彰显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禁戒会” 作为禁毒禁赌的 “法制” 机构,维护了村庄的和谐稳定;“宗源会” 专管修立族谱,传承家族文化。这些民间组织自发形成,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和道德规范,维护着一个偏僻乡村的相对稳定。

阳山古村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其成为了研究中国古民居村落的重要样本。它不仅是郴州桂阳的瑰宝,更是湖南乃至全国的文化遗产。

二、特色亮点

1. 文人村落

阳山古村是一个典型的文人村落,这在众多古村中显得独树一帜。其不同于官人建村或商人建村,而是由文人主导建设发展起来的。这里的人们崇尚文化,以耕读为本,传承着先辈的智慧和美德。

现存古建筑 60 余栋,结构上体现儒家 “中和” 思想,是民俗文化与古典建筑的完美结合。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里,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诗意与情怀。每一脚踏上去都能踏出古老的故事,让人不禁想起那个撑着油纸伞走过的丁香姑娘,时空里飘着淡淡的略带哀伤的一缕诗意。

民居东边,两层楼的何氏宗祠威严挺立,房屋错落有致,天井、走廊、巷道四通八达,建筑的巧妙设计让水灾、火患在阳山村化于无形。“阳山先人崇文尚武,求和睦、明礼义事农桑,涌现出进士、举人十余人,育至将军,入翰林者多人。” 在何氏宗祠内挂着多位古代名人简介,彰显着这里浓厚的文化底蕴。

2. 六会治村

阳山村自发设立 “宗源会”“救婴会”“禁戒会”“重九会”“义学会”“女儿会” 等六会治村,形成了 “宽容诚厚重、和气致祯祥” 的百年家风。

禁戒会作为禁毒禁赌的 “法制” 机构,治理村风除祸害,维护了村庄的和谐稳定。救婴会专门救助女婴,救女婴不让其被抛弃,展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女儿会摒弃男尊女卑的思想,宣扬男女平等。重九会为孤寡老人而设,彰显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义学会对贫寒学子进行捐助,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宗源会专管修立族谱,传承家族文化。

自建村不久,阳山古村就实行 “六会治村” 制度,从这 “六会治村” 的内容足以见阳山古村丰富的文化内涵,可见 “和谐” 自古就是中国的社会追求。

随着时代的变革,阳山村村规民约也 “焕然一新”,变成了如今的 “重九会、扶助会、禁戒会、崇尚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但其中的精神内核终没有改变,它已内化于村民们的心中,外化为村民们用心恪守的行为准则和秩序。

例如在 “救助会” 治理范围中,本会举全村之力帮困助学,奖掖优秀。对村中困难学子,积极帮助争取国家助学,配套采取村里助学,每学段给予困难学子 200—500 元的教育补助,对考取大学、研究生的学生,村里一次性奖励 1000—5000 元不等。奖学金经费来源为村集体经济贴补和村民、社会人士捐款。对因病因灾或其他意外陷入困境的家庭进行适当救助。

在 “红白理事会” 的条例中规定:结婚酒宴单方办酒不得超过 20 席,双方合办不得超过 30 席、每席不得超 420 元,不得上高档烟酒、收受红包礼金不得超过 100 元 / 人。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使得婚礼既节俭又体面,摒弃了讲求奢华、相互攀比、大摆排场、大办宴席等陋习。

3. 民俗风情 “活化石”

阳山古村有 “天下客家第一村” 美誉,是我国古民俗风情的 “活化石”。

以其古朴的民居建筑与和谐的民俗民风,展现给人们一幅简朴和谐的图画。古村青山环绕,秀水萦回,颇似《桃花源记》所述的境界。特别是村落在布局上讲究天人合一,房屋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采光、通风、排水处理凸显了古人的智慧。

这里的人们传承着古老的民俗文化,如 “六会治村” 的传统,自发形成民间组织,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道德规范。村民们尊老爱幼、扶弱济困、洁净环境蔚然成风。千百年了,沧海桑田,唯有阳山朴素的色颜,朴素的村落始终就像一幅水墨画,安然镶嵌在骨气兼蓄,气势溢秀的宣纸中,凸显着一种穿透人们内心的情怀,矗立着一种岁月不可战胜的力量。

三、地理位置

1. 具体方位

阳山古村位于桂阳县正和乡境内,处于郴州市区与桂阳县城之间的重要位置。距离郴州市区仅 30 多公里,驾车前往十分便捷,无论是从市区出发进行一日游,还是作为周边游的重要景点,阳山古村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同时,它距桂阳县城也仅有 18 公里,与万华岩、仰天湖、四清湖构成旅游金三角,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样化的游玩体验。

2. 周边环境

阳山古村周边环境优美,宛如人间仙境。青山环绕,连绵起伏的山脉为古村增添了一抹宁静与神秘。远处,巍峨的骑田岭矗立在天边,仿佛一道坚实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近处,是开阔的田洞,一望无际的田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小河奔腾而来,在村前折向西北绕个大弯汇入下游,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垂柳夹岸,为小河增添了一份柔美。

这里的自然景观四季如画。春天,“烟笼层林山无形,柳黄已绿桃花明,穿雨归来双飞燕,田下扶犁是新人”。春雨如丝,笼罩着层层山林,山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柳树已抽出嫩绿的新芽,桃花盛开,明艳动人。双燕在雨中穿梭归来,田间农夫扶犁劳作,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夏日清晨,碧野青山薄雾横流,村舍如在云中。鸡鸣嘹亮,炊烟袅袅升起,朝阳拉开雾帐,给万物罩上一层绚丽的金色,仿佛一幅梦幻的油画。深秋时节,野菊花恣意绽放,黄灿灿蔓延开来,崖边路旁都镶上了花边,田野里弥漫着芬芳的气息。

在这如画的风景中,阳山古村的古民居群落更是引人注目。村后峻峭的后隆山和两侧地势较缓的山峦连绵起伏,树木森森,如一张绿色巨椅让村庄稳坐其中。有人把这样的环境格局归纳为四句话:“翠岭环抱接田畴,坐北朝南向远峰,流水弯弯绕村去,山川灵秀伴人居”,充分体现了 “天人合一” 的人居环境观。用老百姓的话说,这里 “风水” 好。村庄的名字也颇有讲究,原来这里是廖姓人家居住的庄落,500 年前籍贯庐江郡的何姓人氏辞官后携家带口来此结庐耕读,后来何氏繁衍且培育出许多人才,建造了这座至今仍让人称道的村落。据说何姓前辈智者将此村改名 “料材”,既希望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也取 “料”“廖” 同音以示对廖姓的尊重,于是当地人也称这里为 “廖家湾何家”。

四、建筑风格

1. 整体布局

阳山古村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小溪流贯全村。整体布局按宗脉家族分立,纵布五巷,横排四街,错落有致。这种布局体现了古人对家族传承和生活秩序的重视。在这片土地上,各个家族的房屋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走在古村的街巷中,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家族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这种布局不仅美观,还具有实用性。五巷四街的设计使得交通便利,人们可以轻松地穿梭于各个房屋之间。同时,错落有致的布局也有利于采光和通风,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2. 房屋结构

阳山古村的房屋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现存住房 60 栋为清嘉道年间建筑,二层楼房。以砖墙承檩,正堂左右墙呈 “山” 字型。这种独特的房屋结构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技艺。砖墙承檩的设计使得房屋更加坚固耐用,能够抵御风雨的侵蚀。正堂左右墙呈 “山” 字型,不仅增加了房屋的稳定性,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上砌 3 - 5 级马头墙,硬山式顶。马头墙的设计不仅美观,还具有防火的功能。在古代,火灾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马头墙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阻止火势的蔓延,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装饰特色

阳山古村的砖木构件均以膏泥塑图像,雕刻花纹妆饰。房内多幅匾额、对联、诗词,历史文化内涵深厚,展示出一派清代遗风。走进古村的房屋,仿佛进入了一个艺术的殿堂。砖木构件上的膏泥塑图像和雕刻花纹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人的精湛技艺。这些装饰不仅美观,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房内的匾额、对联、诗词更是增添了古村的文化氛围。这些文字作品表达了古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五、文化内涵

1. 儒家思想体现

阳山古村在结构上完美体现了儒家 “中和” 思想,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古村的建筑布局之中。古村的建筑布局按宗脉家族分立,纵布五巷,横排四街,错落有致。这种布局既体现了家族之间的秩序与传承,又展现了儒家所倡导的和谐与平衡。

在单体建筑形制上,四合院和两进三间厅堂的设计,彰显了儒家的中正平和。以砖墙承檩,正堂左右墙呈 “山” 字型,上砌 3 - 5 级马头墙,硬山式顶,这些独特的建筑结构不仅坚固耐用,还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马头墙的设计,在实用的防火功能之外,更增添了一份庄重与稳定,体现了儒家的稳重与内敛。

砖木构件均以膏泥塑图像,雕刻花纹妆饰,房内多幅匾额、对联、诗词,这些装饰元素处处透露着儒家文化的气息。匾额、对联和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展现了古人对儒家文化的尊崇和传承。古村的建筑风格与装饰特色,是民俗文化与古典建筑的完美结合,更是儒家 “中和” 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体现。

2. 和谐家风传承

阳山古村的 “六会治村” 传统,充分体现了重伦理、求和睦,明礼仪,事农桑的和谐家风。

“禁戒会” 作为禁毒禁赌的 “法制” 机构,治理村风除祸害,维护了村庄的和谐稳定。在古代,毒品和赌博是社会的两大毒瘤,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定。禁戒会的存在,彰显了古村人对不良风气的坚决抵制,体现了他们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救婴会” 专门救助女婴,救女婴不让其被抛弃。在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较为严重,而救婴会的出现,展现了古村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打破了传统的性别偏见。

“女儿会” 摒弃男尊女卑的思想,宣扬男女平等。这一组织的存在,体现了古村人先进的思想观念,为女性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重九会” 为孤寡老人而设,彰显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古村,老人们得到了关爱和照顾,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温暖。

“义学会” 对贫寒学子进行捐助,体现了对教育的重视。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古村人深知这一点,他们通过义学会,为贫寒学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宗源会” 专管修立族谱,传承家族文化。族谱是家族的历史记录,它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传承。宗源会的工作,让古村的家族文化得以延续,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阳山村的村规民约也在不断更新,但其中的精神内核始终没有改变。如今的 “重九会、扶助会、禁戒会、崇尚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依然传承着古村的和谐家风。例如在 “救助会” 治理范围中,本会举全村之力帮困助学,奖掖优秀;在 “红白理事会” 的条例中,规定了婚礼的规模和标准,摒弃了讲求奢华、相互攀比、大摆排场、大办宴席等陋习。这些村规民约,已内化于村民们的心中,外化为村民们用心恪守的行为准则和秩序。

六、交通路线

1. 自驾路线

从不同方向出发,都能较为便捷地抵达郴州桂阳阳山古村。以下是具体的自驾路线:

  • 怀化方向:从怀化出发,沿 G60 行驶,接着转衡邵高速公路,再进入 G4,到达桂阳县后前往景区。这条路线较为顺畅,沿途可以欣赏不同地区的风景变化。

  • 永州方向:从永州出发,通过 G72 后转 G4,先抵达郴州,再前往桂阳县,最后到达阳山古村。一路上交通便利,为自驾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班车指南

如果选择乘坐班车前往阳山古村,也有多种选择:

  • 郴州市区 — 景区:在郴州市区,可以坐郴州到鲁塘、临武、嘉和方向的班车,在桂阳的牛巷口(到阳山的交叉路口)下车,然后再转乘到阳山的班车。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从郴州市区出发的游客,班车的班次相对较多,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 桂阳 — 景区:在桂阳,游客可以前往环城南路东风中学大门对面路口方向。这里是前往阳山古村的一个重要站点。另外,桂阳县三中门口也有前往景区的班车,20 分钟一趟,非常方便。

总之,无论是自驾还是乘坐班车,都能较为轻松地到达郴州桂阳阳山古村,让游客尽情领略这座古村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七、游玩注意事项

1. 门票信息

阳山古村成人票门市价为 30 元。价格较为亲民,让游客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领略这座古村的历史文化魅力。

2. 开放时间

景区开放时间为 08:00—16:00。游客需在这个时间段内前往游玩,合理安排时间,以便充分感受古村的风貌。

3. 特殊人群优惠

  • 儿童身高 1.2 米以下免票,这为家庭出游提供了便利,让小朋友们也能免费感受古村的历史韵味。

  • 60 岁以上老人持有效证件免票,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关爱,让他们能够轻松游览古村,回忆往昔岁月。

  • 残疾人持有效证件免票,彰显了社会的温暖和对残疾人的关怀,让他们也有机会欣赏古村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