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郴州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44号-5
2024-12-17
郴州,这座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与秀丽自然风光的城市,向来是众多游客心仪的旅游目的地。而在郴州的诸多人文景观之中,濂溪书院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
濂溪书院位于汝城县城西郊桂枝岭麓,南部邻里井坡乡大村村,始建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距今已有 785 年的悠长历史,是汝城人民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而精心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它不仅是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堪称传播宋明理学的文化宝地。
这座书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往今来,诸多名人雅士都与之有着不解之缘。明代两广总督、太子太保朱英,江西、福建布政使范辂,清代著名诗人郭远,当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朱良才、李涛等,都曾在此求学立志,而后迈向辉煌人生。可以说,濂溪书院见证了无数仁人志士的成长,也承载着郴州这座城市浓厚的文化脉络。
如今,濂溪书院已然成为郴州当地文化旅游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而来。无论是探寻理学文化的渊源,还是感受古建筑的独特韵味,亦或是寻觅一份宁静雅致的游览体验,濂溪书院都能一一满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走进这座充满魅力的濂溪书院,去细致领略它的历史、特色、地理位置、建筑风格、文化内涵,以及了解适合的游玩人群和相关的游玩注意事项吧。
濂溪书院的始建,与北宋著名思想家周敦颐有着深厚的渊源。周敦颐(1017—1073 年),字茂叔,湖南道县人,学界尊称濂溪先生、周元公等,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上承孔孟,下起程朱。
汝城与周敦颐的缘分始于皇祐二年(1050 年),那时他调任桂阳(今汝城)令,一直到至和元年(1054 年)改知洪州南昌县,在汝城担任县令达四年之久。在主政汝城期间,这里成为了他理学思想孕育、形成和成熟的重要阶段,他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太极图说》《拙赋》等千古名篇,也奠定了其在中华儒学史上理学鼻祖的地位。
当时的汝城,虽建县较早,但地处边徼,经济贫困,教育也相对落后,哪怕有贯通南北的骡马古道,行走却并不便捷,甚至时常有盗贼出没,算不上一方乐土。然而周敦颐并未因这样的环境而懈怠,他尽心尽力履行职责,不仅兴教育、创县学,还积极传播理学,让理学思想从读书人的小圈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在理学精义的化育下,汝城县内政治清明、百业兴旺、民情淳朴,呈现出政通人和的景象。可以说,周敦颐在汝城的治绩,是其 “爱莲守拙,正道直行” 理学思想堪称 “完美” 的地方理政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在周敦颐魂归道山后,为表感念之情,汝城人民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 年),在县城西郊桂枝岭麓开始修建濂溪书院,最初是从县令周思诚建濂溪祠起步。可见,濂溪书院的建立,既是汝城人民对周敦颐的敬重与怀念,也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他所开创的理学思想,使其能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滋养后人,让理学的光辉得以长久闪耀。
濂溪书院自始建以来,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了诸多变迁,犹如一艘在岁月波涛中不断前行、不断修缮的文化巨轮。
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 年),县令周思诚建起濂溪祠,成为了书院的雏形。但此后,它却几经盗火,九异其址,不过好在薪火相传,始终未曾断绝传承。
明嘉靖年间,在湖广兵备副使潘子正复建汝城濂溪祠后的第二年,知县徐兆先在濂溪祠增设讲堂和学舍,正式将其命名为濂溪书院,这使得书院的功能更加完善,具备了讲学、育人等更为系统的教育功能,规模也进一步扩充,成为当时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到了清代末年,社会处于剧烈变革时期,教育制度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知县董桢祥将濂溪书院改为濂溪高小,后又改为濂溪学校,书院的功能从传统的理学研究与讲学,逐渐向近代化的基础教育转变,开始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子。
历经岁月的洗礼与时代的更迭,尽管书院的地址、规模、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它始终承载着传播文化、培育人才的使命,延续着理学的脉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成为汝城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者。
濂溪书院这座古老的学府,在悠悠历史中,吸引了众多知名人物在此留下他们的足迹,也留下了诸多令人传颂的轶事,彰显出其深厚的人文底蕴。
明代时,两广总督、太子太保朱英曾在此求学立志。朱英一生政绩斐然,在两广地区为官期间,为地方的稳定、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而他的学识涵养、品德修养的养成,与在濂溪书院所受的教育和熏陶不无关系。他从这里汲取理学的智慧,将其运用到为官理政之中,秉持正道,关爱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还有江西、福建布政使范辂,同样在濂溪书院度过了求学时光,在这里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基础,而后踏入仕途,在不同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地方的建设贡献力量。
到了当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朱良才、李涛也与濂溪书院有着不解之缘。朱良才将军(1900—1989 年)出生于汝城县,成长过程中深受濂溪书院的熏陶。他自幼在这里接受教育,立下报国之志,长大后毅然投身革命,参加了湘南起义、黄洋界保卫战、长征等众多重大战役战斗,还写下了登上小学课本的《朱德的扁担》一文,毛泽东夸赞他没有私心,是所有干部的楷模、“军之良才”。李涛将军(1905—1970 年)是汝城县延寿瑶族乡新坡村人,曾在濂溪高小就读,在书院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理学思想的影响下,铸就了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格。投身革命后,他参加了秋收起义、中央苏区第一次反 “围剿” 作战、长征、东征等战斗战役,一生为官清廉,对自己和亲人要求严格,从不搞特权,尽显廉洁奉公的风范。
这些名人在濂溪书院的经历,仿佛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镶嵌在书院的历史天空中,激励着后来的学子们追慕前贤,传承和弘扬书院所蕴含的优秀文化与精神品质。
濂溪书院位于郴州汝城县城西郊桂枝岭麓,南部邻里井坡乡大村村。其所处位置交通较为便利,周边也有诸多标志性地点方便游客辨认。如果您从县城中心出发,沿着环城西路一直往西前行,不多久便能看到坐落在桂枝岭麓的濂溪书院了。它的附近还有状元楼等建筑,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独特的人文画卷。而且,书院前临秀溪,潺潺流水从书院前经过,为这里增添了几分灵动与雅致;后倚青山,山上植被繁茂,四季景色各异,松涛白云相伴,让整个书院沉浸在一片宁静祥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之中。
公交路线:目前有多条公交线路可以抵达汝城县城区域,您可以先乘坐公交到达县城内相对靠近书院的站点,然后再换乘当地的便民公交或者选择打车前往濂溪书院。具体的公交线路可以通过手机地图软件进行查询,根据实时的公交信息安排出行,这样能更精准地抵达目的地。
自驾路线:如果您选择自驾前往,从郴州市区出发,沿着郴州市到汝城县的公路驾车行驶,全程约 110 千米,路况良好,驾车体验较为舒适。当您驾车进入汝城县城后,根据导航提示朝着桂枝岭麓方向行驶,就能顺利到达濂溪书院。另外,汝城交通便利,厦蓉、湘深两条高速在汝城呈十字形交会,这使得从周边城市自驾过来也十分便捷。比如从韶关市出发,距离汝城约 132 千米,同样可通过高速直达;从赣州市出发,距离汝城 148 千米,也有高速公路相连,方便游客驾车前来感受濂溪书院的独特魅力。
距离周边主要城市或交通枢纽情况:濂溪书院所在的汝城县,与周边主要城市联系紧密。除了上述提到的郴州市、韶关市、赣州市外,其在区域交通网络中有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想要通过公路客运转乘,还是驾车前往其他城市继续游玩,都具备良好的交通衔接条件,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了诸多便利。
濂溪书院采用的是四合院式仿宋建筑结构,整体布局合理且错落有致,尽显古朴典雅之态。
从房屋的排列来看,各个建筑有序分布,以中轴线为基准,两侧的房屋相互对称,比如东厢房与西厢房相对而立,体现出一种平衡与和谐之美。这种对称式布局不仅符合传统建筑美学,更蕴含着中国古代尊崇的对称、秩序观念,彰显出儒家文化里讲究的尊卑有序。
在空间规划方面,书院内部的庭院、廊道等空间相互衔接自然。庭院开阔,是学子们课余交流、休憩思考的好地方,阳光洒下,满庭生辉,让人仿佛能看到古时书生们在此或踱步诵读、或围坐探讨学问的场景。而廊道则起着连接不同建筑的作用,它们蜿蜒曲折,将各个功能区域巧妙地串联起来,使得整个书院既有着各自独立的空间,又不失整体的连贯性。同时,书院前临秀溪,潺潺流水为书院增添了灵动的气息;后倚青山,山上的植被四季变换色彩,像是为书院撑起了一把天然的保护伞,让书院沉浸在宁静又诗意的氛围之中,与建筑本身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处绝佳的文化传承之所。
濂溪书院的建筑中有着诸多独具特色的元素,每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展现出古朴典雅又韵味十足的风貌。
马头墙便是其中一大亮点,它有着防雷、防风和防火的实际功能,“马头” 高昂,其头尖部位与现代避雷针原理相似,能在雷击中保护主体建筑,风大时可阻挡掀翻瓦块,火灾发生时也能阻拦火苗殃及旁边房屋,所以也叫风火墙。从文化寓意来讲,马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吉祥物,诸多如 “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 等成语,都体现出人们对马的喜爱与崇拜,古徽州建筑设计师们将封火墙称作 “马头墙”,寓意美好。当我们从高处俯瞰,聚族而居的村落里,那高低起伏的马头墙,会给人一种 “万马奔腾” 的动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为书院增添了几分动态的美感与祥瑞之气。
飞檐翘角也是书院建筑的特色所在,那向上翘起的檐角,犹如展翅欲飞的鸟儿,轻盈而灵动,打破了建筑原本可能存在的呆板感,让整个书院仿佛有了一种向上的张力,彰显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也体现出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与独特的审美情趣。
再者,砖雕、木雕、石雕、彩雕等工艺在书院建筑里更是随处可见。砖雕细腻逼真,在墙壁等部位展现出各种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图案,不仅起到装饰作用,更是传递着特定的文化内涵,比如雕刻的莲花图案,就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呼应,彰显出其高洁的品性追求;木雕多用于门窗、梁柱之上,工匠们用精湛的刀工赋予木材鲜活的生命力,刻画的瑞兽、祥纹等都寄托着美好的祝愿;石雕坚实厚重,在台阶、栏杆处展现出别样的艺术质感,守护着书院的一方天地;彩雕则色彩斑斓,为建筑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让书院更显华丽大气。这些雕刻元素汇聚在一起,集中体现了湘南建筑艺术的精华,将理学思潮与湘南古民居元素完美交织融合,使得濂溪书院呈现出端庄肃穆、沉稳典雅的古朴风格,让人踏入其中,便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仿佛穿越时光,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濂溪书院作为传播宋明理学的文化宝地,在中国理学发展历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北宋周敦颐开创理学之后,其思想影响深远,各地纷纷建立书院以纪念他、传承其理学思想,而汝城的濂溪书院因其与濂溪先生独特的渊源关系,在众多濂溪书院中别具一格。
周敦颐在汝城任县令的四年,是他理学思想孕育、形成和成熟的重要阶段。他在此写下了《太极图说》《拙赋》等千古名篇,这些著作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让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华儒学史上理学鼻祖。在那个时期,理学思想还大多局限于读书人的小圈子里,而周敦颐却致力于将其传播开来,他兴教育、创县学,使得理学思想如同春风化雨般,从 “高头讲章” 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让当地百姓也能接触和领悟理学的智慧。
在周敦颐逝世后,汝城人民为表感念之情,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修建了濂溪书院。此后的岁月里,书院便成为了理学传承与讲学的重要场所。历代名师汇聚于此,传道授业解惑,诸多学子慕名前来求学问道,在书院中潜心钻研理学经典,探讨心性义理之精微。例如,明代两广总督朱英、江西和福建布政使范辂等,都曾在此求学立志,他们从书院中汲取理学的养分,将其运用到日后的为官从政之中,秉持正道,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到了清代末年,尽管教育制度发生变革,书院的功能有所转变,但理学的脉络依然在这里延续。它承载着先辈们对理学的尊崇与传承之心,历经风雨,始终坚守着传播理学文化的使命,使得理学思想能够代代相传,不断滋养着后人,对汝城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文化、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濂溪书院所承载的精神内涵,犹如一座灯塔,长久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了当地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爱莲守拙,正道直行” 的精神尤为突出,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高尚的品德追求。
“爱莲守拙” 源自周敦颐的千古名篇《爱莲说》,文中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借莲花来象征一种身处尘世却能保持高洁品性、不随波逐流、不追名逐利的处世态度。这种对莲花的赞美,实则是倡导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间,坚守内心的纯净与善良,不为世俗的污浊所沾染,以质朴和谦逊的姿态面对生活。
“正道直行” 则体现了一种秉持正义、坚守道德准则,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生理念。从周敦颐在汝城的治绩中,便能深刻感受到这一精神的践行。他在任县令期间,尽心尽力履行职责,通过传播理学思想,让县内呈现出政治清明、百业兴旺、民情淳朴的政通人和景象,将理学思想融入到地方治理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正道直行的意义。
而濂溪书院作为承载这种精神的实体存在,不断地将其传递给每一位与之结缘的人。古往今来,众多学子在这里接受熏陶,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像当代的朱良才将军和李涛将军,他们自幼在书院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理学思想影响下成长,铸就了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格,投身革命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一生为官清廉,对自己和亲人严格要求,从不搞特权,尽显廉洁奉公的风范,成为了 “爱莲守拙,正道直行” 精神的生动践行者和传承者。
这种精神也在当地的社会风气、文化传承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汝城众多古祠堂将理学思想的精神教化作为根本,大门两侧或大堂之上常刻有 “忠孝廉节” 四个醒目的大字,祠堂的命名也充分彰显理学精义,如 “五礼堂”“五经世第”“敦本堂” 等。这些都表明濂溪书院所承载的精神已经融入到了当地的文化血脉之中,成为人们尊崇和践行的价值标准,激励着后人在人生道路上坚守正道,追求高尚的品德与行为。
在濂溪书院内,有一处备受瞩目的所在,那便是乐之书店。它巧妙地融合理学特色,营造出了一个传统和现代、古典和经典并存的沉浸式美学空间,让每一位踏入其中的游客都仿佛开启了一场独特的文化之旅。
店内的书籍皆是免费供游客阅读,涵盖的种类十分丰富,无论是讲述历史典故、诗词歌赋的国学经典,还是探索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的各类读物,亦或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启蒙书籍等,都能在这里找到,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阅读喜好人群的需求。
自 2022 年 9 月 15 日开业以来,乐之书店承接了诸多活动。寻常日子里,店员们会用心看管书店、整理书籍,维持书店的良好秩序。而在忙碌的时候,精力则主要放在承接各类活动上。起初,书店知晓度不高,只有周边居民常来光顾,但经过旅发大会的宣传,这里声名远扬,不少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都特意前来打卡。过去的一年,书店承接了 40 多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建活动,为党员干部们提供了一个别样的学习交流平台。
不仅如此,书店每周末还会精心策划一些阅读活动,活动方案在会员群里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后,总能吸引不少群众自发参与。像是 “我们的节日” 主题活动,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时,会举办相应的诗词诵读、民俗文化讲解等活动,让大家在节日氛围中感受阅读的乐趣;科普公益类主题活动更是人气满满,通过科普知识讲座、趣味实验展示等,让大家在阅读的同时拓宽知识面。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书店组建的会员群也从最初的 10 余人发展到现在近 800 人,已然成为了众多市民阅读打卡的新地标。
濂溪书院还是热门的研学教育基地,吸引着众多学子前来探寻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活字印刷术等传统技艺,仿佛穿越时光,回到古代,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比如,最忙的时候,两天内分三批接待了近千名学生。曾经还接待了 17 名来自湖南各高校的留学生,在现场组织活字印刷术体验活动,引导他们在排版、上墨、铺纸、印刷等手工工序中,深入了解活字印刷术这一伟大发明,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像郴州市新华书店濂溪书院店也曾迎来不少特殊的客人,学生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对世界文明的重大影响,然后亲自上手操作,从匀墨、上墨,到铺纸、印刷、修复,一步步完成活字印刷的整套制作流程,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文艺之美与中国汉字之美,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而且,不同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还有更多丰富的内容,有的会安排学生聆听周敦颐生平事迹,领略濂溪书院的建筑艺术与人文魅力,并齐声朗读周敦颐的经典作品《爱莲说》,对理学思想和周敦颐有更全面的认识与感悟;还有的会让学生体验 “品茶文化”,学习使用印刷工具、了解茶叶种类、体验敬茶礼仪等,多方位地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传承,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
对于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以及哲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来说,郴州濂溪书院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
濂溪书院承载着深厚的理学文化底蕴,它与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渊源颇深,是其理学思想孕育、形成和成熟的重要见证之地。在这里,文化爱好者们可以深入探寻理学的奥秘,去了解周敦颐所撰写的《太极图说》《拙赋》等千古名篇背后的深刻内涵,感受理学思想是如何从读书人的小圈子逐渐走向寻常百姓家,如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书院那四合院式仿宋建筑结构,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艺术的瑰宝。从整体布局的对称之美,到马头墙、飞檐翘角以及各种砖雕、木雕、石雕、彩雕等特色细节,无不展现出古朴典雅又韵味十足的风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漫步其中,仿佛能穿越时光,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亲身体验古代学子们在这一方天地里求学问道的氛围,欣赏古建筑之美,领悟其所承载的儒家文化观念以及湘南建筑艺术的精华。
无论是沉醉于理学传承的脉络梳理,还是钟情于古建筑所散发的独特韵味,濂溪书院都能为文化爱好者们提供一场丰富多彩、深入且难忘的文化体验之旅,让他们尽情地在这片文化的海洋里遨游,汲取知识与智慧的养分。
濂溪书院也是非常适合亲子家庭一同前来游玩的好地方。
书院内设有乐之书店,它营造出了传统和现代、古典和经典并存的沉浸式美学空间,店内书籍免费供游客阅读,涵盖了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丰富种类,能够满足孩子们不同的阅读喜好。在这样充满书香氛围的环境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他们从小就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而且,濂溪书院作为热门的研学教育基地,时常会开展各种各样有趣又有意义的研学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活字印刷术等传统技艺,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对世界文明的重大影响,并亲手操作印刷的整套制作流程,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文艺之美与中国汉字之美,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还能聆听周敦颐的生平事迹,领略书院的建筑艺术与人文魅力,朗读经典作品《爱莲说》等,全方位地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留下一段既有趣又有收获的美好回忆。
对于亲子家庭来说,濂溪书院不仅是一个游玩的场所,更是一个能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兴趣的教育平台,是亲子互动、共同探索文化奥秘的绝佳选择。
对于外地游客而言,濂溪书院是感受郴州地方特色文化的不二之选,能够为整个旅行增添别样的色彩,留下独特而深刻的旅游记忆。
当游客们来到郴州,游览完自然风光后,踏入濂溪书院,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别样世界。在这里,他们可以深入了解到郴州这座城市与北宋理学之间的紧密联系,知晓周敦颐在汝城的故事以及其理学思想对当地产生的深远影响,感受 “爱莲守拙,正道直行” 的精神内涵,体会理学文化是如何融入到当地的祠堂文化、社会风气之中,成为这座城市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院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四合院式仿宋建筑、错落有致的布局、各种精美的雕刻装饰等,都彰显出了湘南地区独特的建筑韵味,与其他地方的景观有着明显的区别,让游客们能够欣赏到不一样的古建筑之美。同时,通过参与书院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如研学、阅读分享等,游客们可以更加沉浸式地体验当地文化,丰富自己的旅行经历,真正地深入了解郴州这座城市的人文魅力所在,而不只是走马观花式地游览,从而带着满满的收获和独特的记忆结束这段郴州之旅。
濂溪书院的开放时间为 09:00 - 21:00(全天),全年无休(1 月 1 日 - 12 月 31 日 周一 - 周日)。大家在计划前往游玩时,一定要留意这个时间范围,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出行计划,避免因为错过开放时间而跑空,影响游玩的好心情哦。
书院作为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场所,需要大家共同去爱护与维护。在游览过程中,请各位游客务必遵守参观秩序,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避免打扰到其他正在参观、学习的人。同时,要爱护书院内的古建筑和文物,不要随意触摸、刻画或者破坏它们,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遗迹,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让我们以文明的举止,为保护这份文化瑰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为自己和他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游览环境呀。
濂溪书院周边的配套设施较为完善,能满足大家游玩过程中的诸多需求。在餐饮方面,书院附近有不少当地特色的餐馆,大家可以品尝到地道的郴州美食,比如汝城板鸭、桂东黄菌干等,让舌尖尽享美味。要是游玩累了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周边也有一些环境舒适的茶馆、咖啡馆,供大家歇脚放松。此外,还有便利店等,方便大家购买一些日常所需物品。所以,大家在前来游玩时,无需过于担心配套问题,可以轻松惬意地享受在濂溪书院的美好时光呢。